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工艺路线持续降低制造成本,2020年推出新产品超过200种,及时满足市场产品多样化需求,引领人造草坪的创新趋势。设备研究院配合产品研发进行相关的设备开发,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设备单机产能,稳步提升产品质量。2020年,公司在人造草坪的功能性和原材料的制作方法上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与“驱蚊虫人造草坪”、“高性能丁苯乳液”和“高性能水性胶黏剂”相关的3项发明专利的授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共3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人造草坪在1960年最早诞生于美国。全球人造草坪行业发展进程中,随着使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生产技术的精进,草坪材料不断升级改造,性能愈加持久耐用,以技术壁垒较高的运动草产品迭代作为划分标准,人造草坪产品至今已迭代至第四代,在颜色、质感与体验感等各个方面均已较为接近天然草坪。
全球人造草坪市场总体需求快速增长,根据AMI Consulting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人造草坪销售金额为178亿元人民币(按1欧元兑7.73元人民币汇率换算),销量为2.97亿平方米。2015年至2019年,全球人造草坪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3%。
从产品结构看,目前全球运动草与休闲草销量基本相当,但休闲草增速更快。根据AMI Consulting统计,2015年至2019年期间,运动草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2%,休闲草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91%,运动草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对运动场地的加大投入和发达国家存量人造运动草的更新。休闲草市场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产品性能的提升使得更多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大型家居连锁超市、园艺公司、DIY等销售方式从北美等成熟市场向其他地区扩散,以及消费者对节水和降低维护成本的认知逐渐加深。
从区域结构看,全球人造草坪第一大市场为EMEA地区(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2019年该区域全球总销量占比43.49%。以我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市场增速快,但销售均价较低,占全球销量的比例为35.42%,美洲地区(北美洲及南美洲地区)人造草坪销量占比21.09%,是全球平均销售单价最高的市场。
从产能分布看,全球人造草坪市场需求的增长导致厂商供给增长,中国草坪企业具备成本、产能、技术多重优势,是全球人造草坪的主要生产地,约占全球产能60%以上。2019年,全球前十大供应商中,4家来自中国,4家来自欧洲,还有2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共创草坪是全球产能最大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
(2)我国人造草坪市场情况
我国人造草坪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1990年代末期,我国企业开始进入人造草坪制造领域。2000年以来,我国人造草坪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全球产能逐渐向我国转移,以共创草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逐渐占据全球人造草坪行业的主要地位,同时国内人造草坪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国内人造草坪需求主要是运动草市场,运动草广泛应用于足球场、曲棍球场、橄榄球场、棒垒球场等运动场地,而国内休闲草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场景不同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国内终端消费者对人造草坪产品缺乏认识和了解,并且休闲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对草坪产品质量要求普遍不高,目前国内休闲草市场以单位售价较低的建筑围挡、婚庆活动等场景为主,国内主流人造草坪企业未参与休闲草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继续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城镇化进程带动商业、服务业等持续发展,并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我国人造草坪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人造草坪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增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息息相关。报告期内,受益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关于中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的政策推动,国内运动草需求显著增长,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此外,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利于人造草坪行业快速发展的体育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足球、健身等产业发展,加大了对足球场、健身步道以及各类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意见规定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学校需完成体育教师队伍、器材设施建设等。2020年12月,住建部、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制订了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片足球场地设施,203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社区实现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城市街道、街区内配建一片标准足球场地设施的发展目标。这些体育产业政策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国内人造草坪的增量需求与未来渗透率的提升,带动人造草坪行业整体发展。